盐城45公里航道开工!
2000吨巨轮直通黄海,撬动百亿GDP增长
沿途路上爱思考 2025-07-11 14:06
在苏北平原的腹地,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改变区域发展的脉络。2025 年 6 月 29 日,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盐城段正式破土动工,首根水泥搅拌桩的落下,不仅标志着工程进入建设阶段,更像是一把钥匙,即将打开苏北水运的全新格局。这项总投资 15.06 亿元的工程,全长 45.2 公里,按二级航道标准建设,设计通行 2000 吨级船舶,航道水深 4 米、底宽 80 米,配套的盐阜船闸长 300 米、宽 34 米。这样的规模,放在全国范围内都堪称大手笔。对比长江三峡船闸,其 20 年累计货运量达 19.1 亿吨,而盐城段工程建成后,预计将大幅提升苏北地区的水运能力,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新引擎。与传统水利工程不同,盐城段工程突破了 “水利与航运割裂” 的传统模式,实现了功能融合与生态优先。盐阜船闸采用分离式闸室结构,门槛水深 5 米,支持全天候通航,上下游锚地各设 24 个靠船墩,可容纳 48 艘船舶待闸,大大提升了通航效率。工程还注重生态保护,北堤采用生态联锁砼护坡,船闸设置降水监测井,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。这种 “智能水运中枢” 与 “生态屏障” 的结合,让工程在提升运输能力的也保护了生态环境。工程的战略影响更是深远。盐城港通过能力将提升 30%,年吞吐量突破 5000 万吨,物流成本降低 20% 以上,腹地延伸至淮河中上游。这不仅将带动盐城港、淮安港、连云港港等联动发展,还将形成 “淮河流域 — 黄海” 通道,对接京杭运河与连申线,直接带动沿线 GDP 增长超百亿元。在双碳时代,物流成本的降低也意味着碳排放的减少,据测算,工程建成后可减少大量物流碳排放,助力绿色物流发展。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,盐城段工程已完成洪水影响评价、环境影响报告等审批,并获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和盐城市生态环境局批复。施工期落实防洪调度,同步推进连申线航道整治,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。针对公众可能关心的渔业影响等问题,工程也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,确保生态平衡。盐城段工程不仅是一条航道,更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黄金之路。到 2030 年,它有望成为全球绿色航运样板,推动盐城成为水运枢纽,整合 “一带一路” 和长江经济带资源,实现更广泛的区域联动。正如古人所言:“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” 盐城段工程的建设,正是对这句话的生动诠释。在物流成本高涨的当下,盐城段工程的开工,无疑为苏北地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它不仅将重塑苏北水运格局,更将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。让我们期待这条 “黄金水道” 早日建成,见证苏北地区的华丽转身。(编辑:滨海港经济区 罗会清 )
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!
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