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家传,58年坚守,只为这件事……

 

当剪刀在纸上游走的沙沙声

穿过半个多世纪的光阴

72岁的徐邦壮

仍握着那把14岁拾起的剪刀

将家传近两个世纪的剪纸贴画手艺

从闺阁女红的温婉里

剪出男性手艺人的魄力

在花鸟吉语的传统中

拼贴进山水画的悠远意境

 

今天,系列微纪录片《守艺人》第一季第二集上线。我们将走进滨海县的非遗世界:看剪纸贴画艺术如何裁出灵感,刻出意境,堆叠出立体层次的"艺术密码",如何将烟火气与诗书画意剪刻成了流动的故事。看非遗手工艺如何传承创新,让老手艺在指尖的温度里,长出新的模样。

(严正声明:视频内容未经同意,禁止转载)

 

 

非遗系列微纪录片《守艺人》

——滨海剪纸贴画

 

滨海剪纸贴画第三代传承人 徐邦壮:“我叫徐邦壮,今年72岁,从14岁拿起剪刀算起,这门剪纸贴画的手艺,我已经足足琢磨了58年。”

中国剪纸手工技艺自明清时期便已走向成熟,历经岁月沉淀,成为了极具生命力的民间艺术。七旬老人徐邦壮怀揣着对这门艺术的无限热爱,将家传近两个世纪的手艺延续至今,让这份穿越时光的指尖技艺,在当代继续绽放着古朴而鲜活的文化光彩。

徐邦壮:“我奶奶是当时有名的‘剪纸先生’,在过去,都是婆传媳,母传女。奶奶、妈妈、姐姐,她们不用打稿,随手一剪就是一朵花、一只鸟,那时我非常羡慕她们,她们剪,我就看,看完就拿起她们剪剩下的边角料开始练习。”

14岁时,徐邦壮正式接过家族的剪刀,在传统女红的细腻温婉之外,为这门手艺注入男性手艺人的独特魄力。当传统剪纸还在花鸟、吉语中辗转时,他已将青花瓷的雅致纹样、山水画的悠远意境融入纸间。

徐邦壮:“我们滨海县是中国楹联之乡、书画之乡,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像沃土,滋养着每一种艺术形式,我们剪纸贴画也要像书画作品一样,纸上能画出来的,我也要能剪出来。”

1981年,徐邦壮盐城师专毕业后,走上教师岗位,纵使教学任务繁重,他始终未放下手中的剪刀。一次偶然,木杆贴画的创作方式让他灵感迸发,自那以后,在旁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废弃之物,在徐邦壮的世界里却成了无价之宝。

徐邦壮:“这是我用竹笋壳制作的荷花图案,这个上面每一片叶子,都是用竹笋壳子剪贴而成的;这幅小猫图呢,是我用牛奶盒制作的,这个在制作的时候,这个小猫身上的毛发,都是用剪刀一剪一剪剪下来的,然后一片一片地拼贴成小猫的形状,下面的框呢,我也是用这个牛奶盒子剪成一条条,把它编织好贴起来的。”

滨海剪纸贴画第四代传承人 徐伟凯:“徐老师经常在学校里面捡一些枯枝落叶、瓶瓶罐罐,起初我们都感到非常的困惑,这些东西可以做什么呢,当他把做好的作品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,我们非常的震惊,从此以后我们都戏称他为‘废品艺术家。”

滨海剪纸贴画恪守“稿为先,材为基,贴为魂”的创作准则。剪纸创作时,简易作品可徒手折叠纸张,凭灵感直接剪裁;复杂制作则需精心勾勒底稿,反复雕琢修改后,以剪刀或刻刀镂空,线条流转间,尽显灵动写意之美。贴画制作同样以底稿为起点,与剪纸不同的是,贴画材料处理极为考究,如笋壳需经浸泡软化、熨斗熨平、重物压整,方能平整妥帖,并依材质特性选用适配胶剂,将透明稿拓印至材料后,剪刻部件,并预留1-2毫米重叠边,确保拼合严密。粘贴时从底层背景入手,由下至上逐层叠加细节,完成后用电烙铁烫压纹理,凸显明暗层次,最后裁切装裱。大型作品需将底稿拆解为模块,分块制作后精准拼接,每道工序都凝聚着“分毫不差”的匠心。

徐邦壮:“剪纸这门手艺啊,其实就是在做‘减法拿剪刀在纸上走一圈,留下的镂空线条里就有了花鸟鱼虫、人生百味;而贴画呢,正好相反,它是在做‘加法把竹笋壳、易拉罐这些材料一层一层地拼贴起来,堆着堆着,它也就成了有层次、有立体感的艺术品了。

滨海剪纸贴画第四代传承人 徐东升:“这些年跟着徐老师学到的不仅仅是技艺,更多的是一种态度,是对老手艺的尊重,以及对传统手工艺人精神的敬畏。”

这幅长达20.22米的剪纸《我们的节日》,是徐邦壮筹备一年多后,历时半年创作完成的。作品选取了我国有代表性的六个节日,将滨海县中市桥一带的城市生活元素结合其中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,场景刻画细致入微,是一部用剪纸的语言把节日、民俗、古诗、书法完美融合的鸿篇巨作。

推开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非遗教室的门,细腻的剪纸声与粘贴材料的轻响交织成一片。在这里,伏案创作的身影既有朝气蓬勃的学生,也有满怀热忱的教师,他们因对滨海剪纸贴画艺术的赤诚热爱相聚于此,在剪刀游弋的光影中、在材料拼贴的纹理里,用心触摸老手艺人指尖流淌的匠心,聆听岁月镌刻在每道折痕,让古老技艺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崭新的生命力。

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教师 蔡玉荣:“最初我接触剪纸贴画的时候,只是被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吸引,后来当我拿起剪刀学习创作时,才发现这不仅是对美的感知,更是一场与心灵对话的过程,每一次剪刀的起落,每一片纸张的拼贴,都是对生活温度的捕捉,也是用指尖传递文化脉络的尝试。”

徐邦壮:“我很高兴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剪纸贴画,我将把我毕生积累的剪纸技艺和创作经验倾囊相授,期待他们年轻人能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思维,为这门古老的手艺注入新活力。”

从闺阁女红到非遗瑰宝,滨海剪纸贴画穿越时光,在岁月深处舒展着鲜活的纹路。当徐邦壮的剪刀落下最后一道弧线,眼前的作品,仿佛被赋予了生命,诉说着滨海土地上关于坚守与创新的独特叙事。

 

敬请期待

  下一集!

来源:滨海融媒

 

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!
支持楼主

6人支持

阅读原文 阅读 499 回复 2
举报
全部评论
  • 默认
  • 最新
  • 楼主
  • 追求生活 LV15 宰相
    2楼
    。。。
    7-2 07:37 · 浙江
    回复
  • 随偶而安 LV18 太上皇
    3楼
    。。。。。。。
    7-2 17:08 · 江苏
    回复
你的热评
游客
发表评论
最热海友圈
  • #滨海宝赞道具##专业展厅、展柜制作##专业酒店家具制作#

    专业商业装修

    1
  • 最近忙死了,饭也来不及吃,厕所都来不及上了,造孽啊#7天手写挑战活动#

    佳作修图

    0

安装应用

年轻、好看、聪明的人都在这里

免费下载滨海论坛
这是app专享内容啦!
你可以下载app,更多精彩任你挑!
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!
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!
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!
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!